現代藝術特殊的重視創制者個人的感情和意念。藝術家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屬於他個人的感情和意念,反映他的人格。為了表現自我,藝術家不得不突破傳統程式,只因襲部份傳統技巧,另行樹立表裏一致的藝術新秩序。這一現代藝術傾向,促使舞蹈家也超越前修,有所建樹,其藝術價值已獲致公眾承認。這其間,美國的瑪莎.葛蘭姆女士無疑的是一位有力的貢獻者。
前與葛蘭姆,鄧肯女士曾把舞蹈恢復到古希臘的純淨境界,葛蘭姆卻又把舞蹈延伸到現代。她們的表現技巧,同樣的建築在典型芭蕾的基礎上,同樣的再發展了肢體語言功能和高度法則,創造了各有千秋的表現體系。但葛蘭姆究竟是屬於現代的藝術家,她的肢體語言辭彙,較鄧肯為豐富,其原因不外她要表現的屬於現代的感情和意念,那是較為複雜,淩亂的闊幅度時代背景下,所產生的感情和意念。
為了更明顯些表現個人意念,現代舞除了抒情動作外,更著重於發展肢體語言的「指事」功能,重新肯定了舞蹈與戲劇的血緣關係,假如說古典舞蹈和音樂是孿生姐妹,那末,現代舞和和戲劇應屬連體兄弟。孿生姐妹可以個別單獨行動,連體兄弟卻不可一息分割。和戲劇一樣,舞蹈以具象的肢體動作為媒介,來表達感情,思想。事實上,動作即感情和思想的具象表現,但舞蹈更不用借助於文字語言的象徵符號,直接以肢體動作表現動作,動作本身也就是事件。這是現代舞擴張肢體語言的指事功能,而豐富了它的內容。數分鐘的短舞,可以表現阿賽羅﹙Otheilo﹚的妒情,成為完整性的戲劇化藝術動作。
這類肢體語言,並非普泛的象徵性舞臺動作,像中國古典戲劇表演所謂的「身段」,也非古典芭蕾注重的抒情「架式」,它有一定的心理與生理剖釋的科學基礎,在這一基礎上發展了富於說明性的表演體系,與精煉了表演技巧。沒有接觸過現代舞「縱衡捭闔」,「變化萬端」的肢體語言的人士,有時會目為怪誕,指為「離經」;那是沒有瞭解現代藝術由傳統延伸而來,在要求表達複雜的內容時,不得不揚棄舊套,「惟陳言之務去」,運用獨創的新辭彙,這是求新,而非立異。
欣賞或認識新型具象藝術,非文字所可介紹,王仁璐女士的舞蹈發表會,將會予觀眾以實例,來說明現代舞的本質和藝術價值。活動于傳統框子中的「白娘子」,經過仁璐的動作設計,充份說明古老的民間傳說,一樣富於時代感情和時代意念,觀眾必驚奇于肢體語言的指事抒情藝術,真個法力無邊。「蛻進」的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為基本意念,通過舞蹈,給予科學以藝術詮釋,該是蕭伯訥意念劇的另一藝術化身。「躊躇」寫婚姻道上命運與環境的對立,又有些易蔔生社會劇的舞臺趣味。
仁璐是葛蘭姆的入室弟子,曾追隨這位大師做過多年的藝術虔修門徒,回國的十多個月來,一直想把那份藝術學習的苦行經驗,結集起來,以複利率償還國家給予他的培植,這就是她開設短期訓練班,和這次的舞蹈發表的動機。文化局在年初曾邀請仁璐作學術性的演講,這次再主辦她的舞蹈發表會,站在堅定的中華文化立場上,儘量介紹世界性和現代性的藝術觀點與形式,自政策執行而言,是極為賢明而正確的重點措施。
個人對仁璐的舞蹈藝術思想及成就,文化局的賢明而正確的政策措施,感到欽佩。深望這次現代舞發表會,對舞蹈界而言,不要僅帶來短暫的刺激,必須收穫些學術性啟發作用,像隨唐時代由於不斷的吸收外來舞精神,終於建立了中國的「一代之舞」。 |